晟淳娱乐网晟淳娱乐网

新加坡曾经有一个结合四种语言的国际广播电台

新加坡曾经有一个结合四种语言的新加国际广播电台

1994年2月1日,新加坡时间上午7点正,经有际广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的个结异界闲溟漫仙凡华语、英语和马来语电台,合种通过三个短波频道分别把一个小时的播电节目从狮城播放出去,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从此诞生了!新加同世界各地的经有际广国际电台比较起来,当年刚启播的个结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资历最浅,规模也不算大。合种后来增加了印尼语,播电四台肩负共同的新加宗旨和任务,那就是经有际广把新加坡的声音传播到区域,与区域各国人民搭建友谊桥梁。个结

1994年,合种国际台启播初期。播电前排左起:郑彩鸾、陈桂珍、关玉青。后排左起:张建美、麦敏珊、李荣德、陈汉。

与国际台的不解之缘

加入国际广播电台是我广播电视生涯的转捩点。记得在1993年7月间,我接到调职的通知,卸下当时在华文时事节目组,电视时事节目监制的职务,转战专门向海外广播的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担任华语台的节目经理。当时我毫不犹豫地接下这项新的任务,因为广播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入行初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制作电台时事节目《每日杂志》,现在有机会重操旧业,而且是异界闲溟漫仙凡富有挑战性的崭新领域,相信会有很大的学习空间。

首先我必须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负责把一个向海外广播的华语电台建立起来!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支强大的广播队伍,而参与启播的团队中除了有资深广播人陈汉和关玉青、时事组编导张建美、两名生力军麦敏珊和郑彩鸾,支援新闻播报的还有曾非敏、沈颖和方百成等。

由于中文部还有一个空缺,我马不停蹄地展开网罗人才的工作,四处打听是否有适合人选。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打听到刚从台湾深造回国的李荣德。荣德是一名优秀的配音员,曾经在本地933电台当兼职广播员,也为958资讯台播报新闻。荣德的加入,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终于组成一支完整的播音队伍。

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领导层、节目总监和编导主持等全体工作人员的集体照。第二排左起第6位是总台长詹德拉(Chandramohan)先生。

在国际台编导兼主持的团队当中,先后为国际台效劳的包括胡桂娥、陆月馨、黄淑君、黄进远、郑建荣、梁洁莹、冯剑斌、林稚瑛、李慧敏、彭学珍、林伃琪、潘家镳、王敏瑜、谢婷婷、陈美玲、黄佩玲、王德明、王敏慧、蔡思丽、吴慧青、陈世雄和詹玉珍。

    

听众你在何方?

从首播日开始,编导主持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 “听众你在哪里?”他们难免会疑惑:“花了不少心思准备现场播音,千辛万苦制作节目,到底有没有听众收听,我们不会对着空气广播吧?”

1994年国际台启播时采用的节目表。

这的确是令人困扰的问题,根据听众的回馈,国际台的播音效果一直都不理想。有鉴于此,原本在上午播音一小时,晚上播音两小时的计划也改变了,换成只在新加坡时间晚上7点至10点连续播音三小时。

短波广播的优势就是能够将声波传送至远方,它的缺点就是经常受到气候等外来因素的干扰,这包括听众所处的地理位置,所采用的收音设备和天线是否受到阻挡等等。因此,我们播音的那些年,波长频率经常更换,直到后期,收听效果总算改善了许多,区域听众终于能够从短波收音机清晰地收听来自狮城的声音!

1996年《狮城知音》创刊号。

为了弥补短波广播的不足,早在1995年新加坡国际台就上网了。在那个年代,把广播节目上载到互联网的电台寥寥无几。当年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算是少数借助互联网广播节目的电台,尽管市场还未成熟,国际台还是努力不懈,聘请媒体编导助我们一臂之力,为国际台网页进行更新。国际台的网页图文并茂,还可以与听众互动,听众不但可以现场收听节目,也可以通过播客在网上收听存档节目。1996年7月国际台推出另一项跨越播音室的计划,就是为五湖四海的听友定期出版 《狮城知音》季刊,透过文字与图片,把电台的动向和播音人的生活点滴传达给听友。《狮城知音》进一步加强电台与听友的联系。

1998年作者远赴美国硅谷访问 雅虎创办人杨致远(Jerry Yang)。

2003年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副会长蓝宏赉在吉隆坡举行的世界华商大会上接受陈桂珍的访问。

千里情缘一信牵

最让我们这群国际广播人感到鼓舞的就是收到很多来自世界各地听众捎来的信件。除了邻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众多听众,其他东盟国家比如文莱、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等都有我们的知音。除了区域听众,原本不在播音涵盖范围内的地区,比如中国大陆、台湾、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马达加斯加群岛和印度等地也有我们的听众。令人惊喜的是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海员,也在海上接收到来自狮城的声音。另外,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家园,居住在泰南勿洞的狮城游子,也透过国际台的节目一解思乡之愁。由于我们的听众群都远离狮城,除了靠书信往来,我们也制作专门为听友服务的《听众园地》节目,在空中播读听友的来信,园丁李荣德透过越洋电话,邀请东南亚各国的听友上《有空来坐坐》节目单元,分享他们生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情!除此之外,我们抓紧每一次到海外采访的机会,实地与听众近距离接触。

欢欢喜喜祝台庆

多年来,台庆给新加坡国际台的播音人带来不少欢乐和满足感!每逢台庆到来之际,国际台全体播音员就忙碌起来,那是众播音人大展歌喉,施展才华的好机会。除了在电台录制台庆特备节目,从2000年国际台7周年台庆开始,所有的播音人每年都全体总动员,远赴国外不同的地方主办庆生和听友欢聚会活动。2000 年的马国古城马六甲、2002年南马新山、2006年马国首都吉隆坡以及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的马达山,每一次的台庆欢聚盛会都吸引好几百名听友参加!

最令人难忘的是2004年国际台在狮城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10 周年台庆听友欢聚会,邀请东南亚各地的听众到新加坡来同欢共庆台庆。此外,我们也开放国际台位于地下层的播音室让听友参观,这是个难得的机会,热心的听友可说是大开眼界!

1996年作者远赴台湾访问鹿港的国际台听友。

2004年来自区域的听友聚集狮城欢庆国际台(RSI)10周年台庆。

2005年国际台11周年台庆在槟城举行,适逢位于印度尼西亚苏北省的亚齐发生大海啸,槟城也受到海啸殃及,全体播音人在台庆的当儿,也不忘给予受海啸影响的槟城居民亲切的问候。透过各种活动与互动,拉近了国际台与东南亚各地听众之间的距离。

关心时事动态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台这支拥有七八个全职编导兼主持的小小团队,从启播日开始,就不间断地提供最丰富的播音内容,节目以区域听众为出发点,推陈出新,让听众感受来自狮城的声音。十几年间,国际台每天3小时的广播,从1994年启播时推出的13个节目单元倍增至2008上半年的33个。节目分成时事、生活资讯和音乐三大类。

1997年国际台广播团队轻松的一刻。前排左起:陈世雄、李荣德。后排左起:关玉青、郑彩鸾、陈桂珍、吴慧清、陆月馨、麦敏珊、胡桂娥。

时事节目中的长青节目包括:探讨和分析国际国内局势的《时事扫描》、报道狮城发生的大小事的《狮城脉搏》和综合一周本区域报章社论的《区域各报言论》。《印尼舆论视窗》则是播出一周来印尼各大报章的评论精选,我们邀请精通印尼文的资深报人佘文锁为我们编写内容,为了这个节目佘先生每天都得上网下载印尼主要报章的评论,再筛选出听众关注的课题加以整理和翻译,真是难能可贵!另一个引人入胜的长青节目就是由亚太地区“通讯员”,为我们综合报道热门课题的《区域短波》。印尼美都电视台新闻主播何景文、旅居日本的符祝慧、旅居香港的彭远青、香港电台普通话台的陈曦和王欣、旅居澳大利亚的杨萱和新西兰华人电台负责人林淑荔等都是节目的常客。

1996年国际台首次派华语和英语台编导到菲律宾采访亚太经合论坛。

2005年国际台编导走入马国的南方学院校园举办“学府讲堂”座谈会。

为了吸引年轻听众群,国际台制作团队绞尽脑汁推出迎合新新人类的节目,甚至远赴印尼雅加达、中国深圳、马来西亚柔佛新山联合当地高等学府主办“学府讲堂”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与当地各大专学生发表论见,让思维擦出火花。

幕后功臣

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能够茁壮成长,幕后功臣可不少!其中首推总台长詹德拉(Chandramohan)先生。詹德拉先生原来是一名经验丰富和杰出的电视广播新闻时事节目总舵主,他在政府部门人脉广,深得有关部门信任,出任国际台开台领导可说是最佳人选。詹德拉老先生退休之后由广播电视新闻界能人陈德源(Tan Teck Guan)接棒领导。虽然两位领导都不识华文,但他俩对华语电台的重视和关照确实不少。

2000年陈桂珍访问台北市长马英九。

在国际台任职期间,要感谢的人很多,单是编导主持人就有将近30人,其中包括始终不离不弃,与我携手同行多年的关玉青和李荣德,他们两人和所有参与国际台的编导主持们一起,打造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

还有一群默默支持我们的兼职同事,包括制作长青金曲《往日情怀》和《双语桥》的何亚锟、李士嘉、林丽芳、罗邦强、陈楷、林瑞祥、林金梅、黄秀玲和叶炜昌等。还有我们的录音和音响技术人员王耀成和卢文发。当然,也得感谢讲古大师冯明义和中国著名评书演员连丽如,每天晚上为听众播讲包括金庸武侠小说和中国名著等的《名家小说》,带给听众精彩的听觉享受!

珍重再见

从1994年2月1日启播至2008年7月31日结束播音,新加坡国际广播只在空中逗留了短短的十四年零五个月。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曾经有过辉煌岁月,当我们接到2008年7月31日关台的消息,无不感到惊讶与伤感!在国际广播史上,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只不过是过客,昙花一现。对于耕耘这块广播园地的园丁来说,一夜之间失去了耕地,心里的确有说不出的痛心。

由于短波广播面对种种局限,又无法满足年轻听众的需求,短波广播的命运,终究抵挡不住排山倒海而来的互联网和电子媒体等新科技的冲击,只好默默地让路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在接到关台通知之后,我和国际台的播音人包括关玉青、李荣德、黄淑君、黄进远、郑建荣和梁洁莹马不停蹄地作好准备,舟车劳顿北上吉隆坡和槟城向几百名马国的忠实听众道别。热情的听友都依依不舍,十多年的友情,无以在空中延续,难免感到失落!

国际台的最后一夜

2008年7月31日晚上7点,在国际台宽敞的直播室里人声沸腾!除了全体播音人和部分兼职广播员,南洋理工大学和理工学院的实习生,都参与了当晚的直播,大家都想向听众道别。临别依依,只有在当晚身历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份难舍难分的情谊。最后一夜的3小时播音即将结束,当直播室墙上的挂钟指向晚上9点59分,国际台的序曲响起,给国际台的14年零5个月的播音正式画上休止符。我们也完成了短波对外广播的使命,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从此走入历史……

外一章

告别了新加坡国际广播台,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各散西东,各奔前程,大家尝试在加利谷山寻找另一片发展空间,我们的播音人有的成功转型了,很可惜,有的被分配到无法发挥所长的工作单位,只好忍痛离职了!

2001年作者远赴上海采访美国911事件后首次在中国举行的亚太经合论坛。

在国际广播行业打拼了15年,2009年我重新回到职业生涯起步的原点,加入时事组《星期二特写》团队,负责制作时事纪录片。电视制作原本是我熟悉的行业,可是经过多年的变化,物换星移,人事全非,不论是资料收集、拍摄手法、剪辑和录音等,同过去的作业方式有天壤之别,得重新适应和掌握新技术,才能如鱼得水,应付自如。

赞(4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晟淳娱乐网 » 新加坡曾经有一个结合四种语言的国际广播电台